全国健康码上线,湖北人需要重复申请吗?武汉健康码和湖北健康码如何区分?什么样的人群需要进行申报?申报成功就可出行吗?”
随着新冠肺炎在武汉的确诊病例降为两位数进入低位运行期,复工复产和城市解封的声音开始密集起来。与此同时,一系列关于健康码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全面而充分地拷问了现代城市治理的水平,也检验着在发展智慧型城市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健康码就是智慧城市建设中一个小的缩影。
可以说,健康码是2020年出现的一个爆款应用。理想情况下,健康码为疫情防护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信息化手段,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了疫情筛查的准确性;但同时,健康码在诸多城市还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通行证”,这反映出我们的城市在数字化治理过程中依然存在数据孤岛、数据可信度等问题。
从数据孤岛的具体表现来看,一是政府部门内部数据共享不足,如医疗系统内部,由于公立医院与卫生管理机构之间联网度不足,导致卫生管理机构对区域内的床位、物资、医护人员等医疗资源情况掌握不足;二是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不足,针对传染源追溯等问题,卫生、交通、电信、电力等部门、机构掌握了大量数据,但没有形成有效的跨部门数据共享、分析机制,形成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溯源;三是区域政府之间的数据共享不足,加大了疫情防控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在疫情应对过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多次提到将大数据技术作为防疫新手段。可以预见的是,新冠疫情结束之后,我国许多城市将基于云技术加大投入建设区域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动态实时地抓取医院在线诊疗数据,同时建立自动化的大数据监测模型,分析各级各类医院门急诊异常就诊病情,为城市的决策者提供智能的卫生健康管理决策支持。
从技术层面来看,构建这样一套健壮的卫生健康管理决策系统,离不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更进一步来看,云+数+AI也正是构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要素。
智慧城市建设需更加聚焦
智慧城市的探索与建设已有十年时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其在发展过程中有了一次很好的检视机会。在浪潮集团副总裁姜振华看来,此次新冠疫情,给了社会各界对智慧城市的建设一些新的思考和反思。
首先在认识层面。过去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基本是通过政策导向,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的效果无法检验。而通过此次疫情,包括政府、社会、企业到个人,对智慧城市的期望值很高,都期望能够在人员摸排、人员流向、疫情预判等方面起到大的作用。所以社会各界对智慧城市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针对性,上海市日前发布了智慧城市相关指导意见就是很好的证明。
其次是重视程度。此次疫情更加明确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各级政府、企业会更重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同时意识到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工作。
第三是实用层面。疫情发生后,平时可以解决问题的系统并不能很好地应对此次突发事件,所以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解决日常问题,更需要在关键时候提供支撑。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社会各界在应对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更加聚焦。
客观来讲,不同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并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区不平衡。我们既看到上海、北京、广州、济南等城市运用信息化技术有效防控疫情的成果,也看到部分中小城市智慧城市效果不明显的报道。二是城乡不平衡。对广大城市而言,基于网格化的精细化治理已实施多年,而广大乡村而言,基层防控仍然存在“管理靠喊、措施靠蛮”的粗放式治理现象,甚至出现了阻断交通等妨碍疫情防控的问题,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建设不足的体现。
目前,绝大多数智慧城市建设还是围绕在数字经济、互联服务等维度,期望通过智慧城市建设释放经济发展潜力、解决城市宜居等问题。而此次新冠疫情,让各级政府在基于原有的智慧城市建设框架有所调整和优化。
以上海为例,在今年2月份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将“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能力作为发展重点。在《意见》的第十、十一和十二条中,集中强调了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提升快速响应和高效联动处置能力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管理的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和跨领域协同能力,推动信息新技术在大人流监测预警,加强公共卫生安全信息化保障,建设食品药品信息追溯体系和公共卫生预警体系,提升信息安全事件响应速度等能力。
可以说,上述一系列的能力建设,与此次疫情息息相关。姜振华告诉e-works记者,“过去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围绕优政、惠民、兴业,相对范围较大,经此一疫,我们需要更加聚焦地来解决问题。” 对企业侧来说,上海等多个城市提出“一网通办”能力建设,对城市管理者来说,多个城市已经在推行“一网统管”,对产业运营来说,诸如济南市近期提出了“一网通调”。
智慧泉城有哪些示范?
事实上,济南智慧泉城的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早在2011年,济南就提出了建设“智慧泉城”的目标。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泉城的建设和完善正大步向前,朝着“善感知、会呼吸、有温度、” 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