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兴通讯再次被美国商务部“封杀”,未来七年内禁止向中兴通讯销售元器件,中国商务部做出坚决回应。在近期的中美贸易大战中,中兴所在的信息通信业成为首要打击目标。4月17日上午,英国也向中兴通讯发出“围剿令”。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NCSC)警告英国电信行业不要使用中兴通讯的设备和服务。而在此之前,英特尔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起诉国家商标委和中国科技企业宇视科技,打响了遏制中国科技企业的第一枪。
中兴被围,显示出我国在芯片、元器件等领域的弱势和短板。
中国芯占比不到10%
根据,IC Insights公布全球2017年Fabless芯片公司情况。美国企业占全球份额约53%,加上即将迁回美国的新博通,美国占比约69%,可谓一家独大。中国内地2017年全球占比约11%,低于中国台湾地区的16%,排名第三。其中还包括华为、海思、中兴微电子与大唐半导体的自用芯片,除去这些,中国芯片只能占比5%-6%。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需要进口2300亿美元芯片,而且连续多年位居单品进口第一位。这2300亿美元芯片,要么是客户指定不能更改的芯片,要么是中国不能自主设计生产必须要进口的芯片。
安防芯片初见曙光
当然,中国芯片也在一步步逐渐发展过程中。根据IC Insights发布的2017年全球前十大Fabless排名,国内有两家厂商杀进前十名,分别是海思和紫光集团(展讯+RDA),这两者分别以47.15亿美元和20.50亿美元的收入位居第7位和第10位,其中海思的同比增长更是达到惊人的21%,仅仅次于去年火热的英伟达和AMD,在Fabless增长中位居全球第三。
可喜的是,随着IPC市场的不断发展,华为海思安防市场芯片Hi3516、Hi3516A、Hi3517、Hi3518A、Hi3518C、Hi3518E等产品不断发力安防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特别是在国内市场,海思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海思因成本低 、技术支持好、产品开发周期很短,在国内安防市场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作为老牌的安防芯片企业制造商,中星微电子自从2010年以来,就不断地为国内安防行业提供芯片制造。中星微电子主导参与公安部编制的SVAC(《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安防行业。
此外,君正、富瀚微、国科微等老牌安防芯片提供商也在加紧自我研发制造属于自己的中国芯。
但业内人士坦言,尽管在国内安防行业,海思、中星微等企业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安防高端领域,中国芯还尚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