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交通大脑”“刷脸认证”……这些“高科技”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智慧城市建设也卓有成效。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智慧城市的功能并不理想。全国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主席杨军认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注重固定形态物理空间的数据收集与利用,各方面数据缺乏整体联动共享等原因,使得智慧城市的功能并没有有效发挥。杨军建议,构建新型智慧城市,要在建设前期做好总体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引领。
“要明确价值取向,以服务民众、便利企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杨军认为,要降低成本费用,关注、关心服务城乡居民,为特殊群体免费提供终端服务,争取填平数字鸿沟,实现全覆盖。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超前规划、适时修订规划,不断完善和提升智慧城市标准,在实践中抓好试点,着力打造可供复制推广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智慧城市样板。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提升政府行政履职效率,提高城市运营管理水平,切实增强城市服务有效供给能力,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涉及发改、住建、工信、网信等部门,关联部门则更多,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急需国务院明确总牵头部门和各责任部门的职责。”杨军认为,智慧城市建设要加强横向连通和衔接配合,进一步强化跨部门、跨行业的组织统筹力度,提升信息资源整合水平,打破数据孤岛,通过共建共享基础设施、集约共建核心平台、整合利用新旧系统、统筹设计智慧应用,真正推动智慧城市实现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实现跨领域、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最大限度展现城市“智慧”。
同时,杨军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针对这次疫情防控特别是在城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复盘分析,用新型智慧城市的标准与技术进行对策研究,制定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的疫情防控常态化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指导方案。如,加强新型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对各类人员的动态数据采集,并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智慧城市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加快培养“城市大脑”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和能在智慧城市建设一线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针对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特别是部分核心技术来自国外的问题,要加强信息安全运行立法和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工作,确保智慧城市运行的安全可靠。